網頁

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

來自台灣的商業競爭──北海道知內町太陽能發電廠(下)

來自台灣的商業競爭──北海道知內町太陽能發電廠(下)

2020年01月18日
文:宋瑞文(加州能源特約撰述)

在上一回的文章裡,介紹了「知內20M太陽能發電廠」如何在日本對農地的嚴格規範中,利用近年新出爐的再生能源法律,在以地方為主體,活化農村為前提的條件下,依法召開協議會,完成農地轉用為太陽能發電廠的程序。

得到土地只是設廠的關卡之一,在北海道,太陽能還有另一個門檻要過關:供電要相對平穩。在這個看似技術中立的領域,牽涉到日本國內太陽能設備的產業利益,與這兩年來自台灣廠商的全新威脅。怎麼回事呢?讓我們繼續從「知內20M太陽能發電廠」來了解。

「知內20M太陽能發電廠」完工模擬圖。照片來源:オリックス株式会社

據日經BP報導,2015年,北海道電力公司發表太陽能電廠的技術條件,要求2MW以上太陽能電廠的發電變動幅度,「每分鐘在1%以下」。「知內20M太陽能發電廠」裝置容量達24MW(額定輸出為17.5MW),遠大於2MW,自然成為被要求的對象。

太陽光電在電力輸出穩定(緩和)前後的變化,之前是隨著時間落差大的藍線,穩定後是紅線。來源:北海道電力

為此在官民協力的補助下,配備12.5MW蓄電池(容量為7.2MWh),穩定發電。第一年預期發電量為2175萬6170kWh,約為6000戶家庭一年所需電量。

蓄電池容量越大,電量調節越容易,但電池也越貴,降低投資效益。因此採用即時監控系統,確實掌握太陽能板的發電變動幅度,隨時調整蓄電池的充放電狀況。於是,蓄電池容量便可相對減少一些,降低初期投資成本。

一般來說,要求發電變動幅度「每分鐘在1%以下」,蓄電池輸出電力大概是太陽能板的八成左右。而「知內20M太陽能發電廠」因為有(比較優秀的國產)監控系統的關係,可以降低到七成左右。

又,據日本能源機構「Sustainable open Innovation Initiative」的調查,北海道有蓄電池的太陽能發電廠,蓄電池容量通常是電源調節器PCS的五成,「知內20M太陽能發電廠」只要四成,表現突出。

除了出資公司Solar Frontier自製的太陽能板之外,「知內20M太陽能發電廠」在蓄電池、電源調節方面的設備,採用日本國內的產品。然而,不管是太陽能板或蓄電池等,日本製在世界上的太陽能設備市場,並非主流。就連日本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廠,多半也是採用海外生產的設備。

雖然日本產品性能優秀,但據「Sustainable open Innovation Initiative」調查,16座日本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廠,在蓄電池、電源調節器都採用國產品的,不超過六座。剩下的10座,或者其中一種或者兩者,採用外商生產的設備。

外商製造的設備暢銷,原因不是日本製的產品不好,不意外地,是價格競爭。據太陽能媒體PVeye報導,因為競爭激烈,在住宅用蓄電池的領域,近年日本大廠NEC與東芝相繼退出國內市場。

原本,有觀點認為日本政府在提供補助金時,會暗中保護本國廠商,加上認證等問題,外商進攻不易。但保護國產也有界限,台灣廠商台達電在2018年已經破冰取得認證,開始在日本販賣住宅用蓄電池,「未來價格競爭一定會更激烈。」

一座太陽能發電廠的建成,牽涉到土地使用、生態保育、農村再生,及周邊產業的發展等層面。在「知內20M太陽能發電廠」的例子裡,荒廢的農地得以再利用,賣電利益用來活化農村,設備也在政府補助之下採用國產。只是保護國產究竟是好是壞?從日本和台灣的角度,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