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

用太陽能電池表現樹蔭?日本「零碳之樹」介紹

文/宋瑞文(加州能源特約撰述)


萬眾矚目的東京奧運落幕了,隨著主場館一同登場的太陽能玻璃則持續透光發電。和東奧的透明太陽能玻璃不同,最近日本產業技術研究所建置的太陽能玻璃建物,能夠表現出樹蔭下光影參差的視覺效果。


據日本各媒體報導,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「Zero Emission 國際共同研究中心」(Global Zero Emission Research Center, 簡稱為GZR)今年六月在入口處設置了一個樹木狀的天蓬(入口天蓬:Entrance Canopy),作為零碳社會的象徵,名為「零碳之樹」。造型仿自該中心園區內,見證著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歷史的豐富林木。


*表現出樹蔭光影效果的「零碳之樹」。(來源:AGC


「零碳之樹」採用日本特殊玻璃公司AGC(Asahi Glass Co., Ltd.,官方中譯為「艾杰旭」)的太陽能玻璃產品「Sunjoule」。由於「樹葉」是內嵌太陽電池的玻璃,具有6.9kW的發電能力,相當於入口處照明所需。傾斜天蓬狀的「零碳之樹」,透過複雜的立體結構,讓底下的光影呈現有如樹蔭,在入口帶給訪客溫暖的感覺。


太陽能電池作為發電設備,基本上追求的是發電效率;但作為建材,要考慮的層面就包括外觀、耐用程度等一般建材該具備的特性。



作為建材的要求


「零碳之樹」的設計與施工由清水建設擔任。在設計之初利用專業的設計軟體進行各種模擬:在避開車輛出入的三根柱子的點上,有如樹芽一般生長的樑柱,和天蓬如何抽枝開葉,接近樹的感覺。


*遭遇地震時,「零碳之樹」其上玻璃的移位分析。(來源:清水建設


作為建材,在模仿樹的同時,「零碳之樹」還考慮到地震的影響,大量的玻璃如何抗震(可耐震度6的地震),從這裡決定了零件的構造與金屬支架的尺寸等細節。


放在入口處的「零碳之樹」,平時有往來的車輛與行人,其上還有降雨與光照。雨水如何不會滯留其上,經蓬面反射的光照,如何避免對周圍建築的影響,都是設計時會考慮的地方。


太陽能玻璃並非晚近才出現的發明,前述AGC的「Sunjoule」自2000年開始販售,在日本有松尾建設總公司、藤澤市新市政大樓等案例。在台灣也有台北國際花博美國館、台灣建築科技中心等採用類似產品。從建材的角度來看,太陽能玻璃有更多的設計與功能,才能爭取更多建案的青睞。


從配合屋頂磚瓦外型的太陽能板,到可透明或者有顏色的太陽能玻璃,太陽能往建材方向的應用越來越廣,近年甚至還有球狀的、同樣作為建材之用的太陽能電池問世,逐漸跳脫一般人對太陽光電的既定印象。


*「Zero Emission 國際共同研究中心」介紹手冊封面。(來源:官方網站


位於環境技術的世界平台


在ACG對「零碳之樹」的新聞稿裡特別提到,對於淨零能源消費建築ZEB(Zero Energy Building)、碳中和社會等日本環境政策及其呼聲,太陽能玻璃能夠做出貢獻。


倘若兼具美觀與實用的「零碳之樹」,是結合太陽電池建材與建築設計公司雙方專業的產物。在背後促成它們開花結果的沃土,便是日本政府為因應世界暖化問題,長年對能源政策的耕耘。


*「Zero Emission 國際共同研究中心」所長吉野彰,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發明者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。(來源:官方網站


事實上,「零碳之樹」所在的「Zero Emission 國際共同研究中心」,是2019年日本首相在「綠色創新高峰會議(Green innovation submit)」倡議設立的,現由鋰離子電池發明者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擔任所長。該中心作為G20二十大工業國12萬名研究人員的跨國平台,今後「零碳之樹」要見證的,將是環境技術研發在世界各地的開枝散葉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分類索引(置頂:所有文章標題及其連結)

按照太陽能相關領域的不同,分類閱讀所有的文章。